橡皮网首页 400-0711-222 帮助中心 校长控制台
位置: 首页 试卷预览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

  • 湖北
  • 2025-04-02
  • 高二
  • 月考
  • 50次
  • 16题
现代文阅读较难:0.32025-04-02

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

2次使用纠错收藏13951485
2025春·高二·湖北·月考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互联的方式,智能手机和无线互联网成为人们彼此相连的端口,传统上面对面的交往模式开始被虚拟化的数字连接取代。在社交平台中,每个人似乎都可以与他人便捷相连,摆脱现实空间中传统社会关系的束缚,在流动的数字空间中构建自己的社交边界,获得控制社交距离的自主权。一种连接在场、自由联合、精准陪伴的“浅度交往”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新型社交方式,“寻找搭子”“云端爱情”“止于点赞”正是这种新型社交方式的鲜活写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平台寻找陪伴与情感支持。但在轻便快捷的交往方式背后,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却日渐稀缺。渴望亲密与社交倦怠的矛盾心理让不少青年人对深度的亲密需求失去信心,逃避人际交往中的时间成本与情感付出,陷入原子般的“数字化孤独”之中。
“数字化孤独”本质上是网络社交在人们情感结构上的投射。这种由图文符号与信息交互构造的网络社交只是产生一种碎片化的浅度连接,与生活世界中由在地关系、群体协作、社会活动交织出的人际网络彼此疏离,从而促生了一种孤独的心理状态。它的形成指向当代青年群体社交形态的三个特点。
首先,当代青年群体沉迷于线上交往的狂欢,但缺乏线下的聚合与沟通。互联网创造了高度自由且个性的参与机会,反而让现实场景中的交往显得吃力且束缚重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社恐”来形容这种丧失自由感与自主权的情绪感受,试图以逃离的方式重回由数字技术构造的想象空间,理解他人与调整自我的意愿显著退化。
其次,青年群体透过数字化形象与他人进行交往,却也因此陷入对数字他人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数字化的媒介身份并不完全可信。当自我对他人的理解完全建立在对方的个人叙述与符号展演上,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由对方打造的“拟态环境”之中,文字和图像很可能是精心构建的技术遮蔽,数字技术与数码物的传递无法取代面对面互动带来的信息流露与经验感知。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媒介身份并不完整真切。在“带着面具起舞”的社交平台中,精心展现的网络形象只能反映个体的一部分特征,这种完美的幻象虽然能带给人理想自我的瞬时满足,却也造成了一部分信任感的缺失,导致美化自我与怀疑他人同步而行。
再者,青年群体对大规模的浅层交往抱有期待,却在寻找“亲密陌生人”的过程中屡屡失望。亲密认同的形成有赖于人际过程中“自我袒露与他人回应”的循环。数字技术与社交平台扩大了人的沟通范围,亲密认同的对象似乎可以跳脱出熟人关系,拓展为网络中的陌生人,但这种亲密且陌生的交往状态却容易断裂。由于社交过载,人们缩减了给予社交好友情感支持的平均深度,自我袒露难以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也难以在诉说者与倾听者之间建立彼此认同,反而出现了双方对情绪价值的争夺与计算。
“数字化孤独”映射出当代青年的社交困境,背后涉及到的是技术发展、群体心态和社会变迁的共同作用。
一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使得青年群体可以便捷地接入各类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将大量、远处、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汇聚在一起,使得遥远的联系得以建立,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低成本交友的机会。但相较于面对面交往,互联网上建立的联系更多是一种均等的“点赞之交”,大量无差别的数字关联替代了具有情感意义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青年群体对于人际关系边界的强调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数字关联进一步转化为深度联系。现代社会中,青年群体的隐私意识和边界意识日益增强,青年群体对于人际交往的诉求是保持自己边界的同时不侵犯他人边界,这种边界不仅是物理距离上的,更是心理距离上的。边界感虽然维持了社交的尺度,但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联系更难建立。互联网则进一步加剧了社交边界的打造。不同于面对面的全方位交往,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置各种数字边界,比如“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不能通过群聊添加好友”。一旦感觉边界被触犯,便迅速发起单边行动,拉开社交距离。
同时,社会的快速变迁制约了深层社交关系的建立。如德国社会学家齐关尔所言,现代社会充满变化和刺激,人们在反复经历刺激的同时变得麻木,丧失与他人建立深度联系的意愿。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将人们的时间切割为碎片化的时间,人们将碎片化的时间用于与他人的交往,在零碎的时间里随手与他人闲谈交流,一旦人们回归工作或休闲的大段时间,碎片化的交往就会断裂并再难重新拾起,使得情感更加难以深入。
青年群体的“数字化孤独”是数字技术全面入侵社交生活的产物,因此破解“数字化孤独”本质上就是探讨如何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数字时代整体戒断社交媒体并不现实也无必要。 青年群体需要提高数字素养,将社交媒体发展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支点,而非屏蔽真实生活的数字屏障。数字技术不是需要对抗的敌人,是与使用者共存与共变的对手。社交媒体并不必然意味着原子化生存,也可以成为塑造社会性自我的途径,这需要使用者发挥能动性来界定社交媒体与自身的交互方式,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使用方案,在抵达虚拟世界中的“远方”后,仍对日常生活中鲜活生动的“附近”保持兴趣,在拥有了即时通信技术之后,仍然记得如何去思念一个远方的人,触碰一个近处的人。
(节选自刘子曦《社交媒体时代,我们如何走出“数字化孤独”》)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化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社交中摆脱现实的束缚,在流动的数字空间中构建自己的社交边界,自主控制自己社交距离。
B.浅度交往是青年群体的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方式,它具有连接在场、自由联合、精准陪伴的特点,但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日渐稀缺。
C.数字化的媒介身份是人们在社交媒体时代与他人进行交往中的自己所使用的数字化形象,它并不完全可信,也并不完整真切。
D.现代社会中,青年群体日益增强的隐私意识和边界意识,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注意尺度,也增加了与他人建立深度联系的难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就指出由于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青年群体中产生的“数字化孤独”的现象。
B.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层进式结构,论证严整周密。
C.在论述青年群体在寻找“亲密陌生人”的过程中屡屡失望时,文章运用了事实论证。
D.文章聚焦社会热点,探讨的是如何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提高青年群体的数字素养,就能完全避免数字化孤独的产生。
B.在数字时代,人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获得真实的幸福感。
C.社交媒体上的交往是一种均等的“点赞之交”,难以建立深度联系。
D.线上线下社交各有优势,应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形成社交互补。
【小题4】请简要概括青年群体“数字化孤独”产生的原因。
【小题5】如何理解画框句子“在数字时代整体戒断社交媒体并不现实也无必要”这句话?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困难:0.12025-04-02

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文章相关内容(选择题), 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选择题), 概括情节及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探究作品意蕴

2次使用纠错收藏13951498
2025春·高二·湖北·月考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赌局的开始(节选)
至元二十三年六月,在确定了与陈友谅决战的方针后,朱元璋从庐州调回了徐达的部队,并召集了他所有的精锐力量,包括二十万士兵,和他手下的优秀将领徐达、常遇春、冯胜、郭兴等人,连刘基这样的文人谋士也随军出征,与陈友谅一样,朱元璋这次也算是空国而来。
迟早有这一仗,躲也躲不过,那就打吧。
陈友谅和朱元璋就像两个赌徒,一个带了六十万,一个带了二十万,去进行一场危险的赌局。他们使用的筹码是无数人的生命,赌注是自己的生命,财富和所有的一切。
但这个赌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赢的人将获得这片大地的统治权。这个奖励太让人动心了,没有人能够拒绝。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六日,朱元璋带着他的全部赌注从应天出发,去参加这场赌局。朱元璋不会真的让朱文正守一个月,他的军队以急行军向洪都前进,不分昼夜,不停地走,向着他们的宿命中的战场前进。
朱元璋在行军的路上,这是一个晴朗的白天,江上不时刮起阵风,却让人感觉相当温和舒爽。朱元璋却没有欣赏景色的心情,他的旗舰正向洪都前进,当他回头时,看到的是他的众多战船,以及统帅战船的文臣武将,这是二十万的大军。朱元璋每当想到这里,心里就止不住的激动。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放牛娃,到今天千军万马的统帅者,我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啊,那么多的艰难与困苦,悲凉与绝望,我都挺过来了,现在我要去争夺天下!陈友谅是如此的强大,无敌的战船,勇猛的士兵,他一直都比我强,一直都是。已经不是三年前了,已经没有伏击这样的便宜可捡了。这一次我要面对的是他真正的力量,只能硬碰硬!
朱元璋的手不禁颤抖抖起来,这种颤抖是畏惧,也是期望。
当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先上去拼一拼,不行再说。这个行为的错误之处在于,牛犊并非不怕虎,而是因为它不知道虎的可怕。
当朱元璋弱小时,他专注于扩大自己的地盘,占据滁州!占据和州!陈友谅、张士诚算是什么东西!然而随着他自己的不断强大,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是怎样的可怕与不可战胜。他终于开始畏惧。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
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朱元璋不断的追赶陈友谅,不断地了解陈友谅的可怕,也不断地增强着自己的实力,只为那最后的决战,战胜了他,天下再无可惧!
以颤抖之身追赶,以敬畏之心挑战。
陈友谅,我已经有了和你决战的本钱,你已经在洪都耗了两个月,士气和粮食还能剩下多少,我虽兵少,但绝不怕你!只要打倒了陈友谅,我就是天下之主!
此时江上突然狂风大作,朱元璋的坐船摇晃起来,他也从沉思中猛然醒来,这里不是决战的战场,陈友谅也不是那么容易打败的,要战胜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马渡江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
胜利仍然遥不可及,还是考虑一下怎么作战吧。
陈友谅,我来了!
(节选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
【注】①咸阳:咸阳是秦代一统中国的帝都。②洛阳:楚汉相争时,刘邦在洛阳成皋与项羽鏖战,形势严峻,胜负未知。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元璋在与陈友谅决战之前,经历了“确定战略方针——派兵防守洪州——召集所有精锐——赶赴洪州”的过程。
B.“宿命”,表明朱元璋深刻认识到他与陈友谅的这场战争是历史大势所趋,这是积极主动、未雨绸缪的自觉行为。
C.“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朱元璋对自己的自信,表现了朱元璋面对强大的对手陈友谅勇敢无畏、一往无前的品格精神。
D.诗以言志,“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既表达了朱元璋渴望统一天下的愿望,也写出了朱元璋的猛然醒悟。
【小题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友谅和朱元璋赌局所使用的筹码中有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无数人生命,说明这两人都是冷酷无情、不顾后果的人。
B.多元化的叙述视角,“我”“你”“他”的称谓转换,让读者以亲历者、旁观者、评论者的身份体验和审视历史大事件。
C.“此时江上突然狂风大作”,“突然”一词,既照应了前文“江上不时刮起阵风”,也将朱元璋从沉思状态拉回现实。
D.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许多短句单独成段,既简洁有力地加快了小说叙事的节奏,又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流畅性。
【小题3】小说中,在行军的路上,看到自己行进的二十万大军时,心情激动后的朱元璋心理有哪些变化?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小题4】《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历史性、文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品”是绝大多数读者的评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困难:0.12025-04-02

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 翻译句子, 文言断句, 其他(文言文阅读)

2次使用纠错收藏13951509
2025春·高二·湖北·月考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 [注] ,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 ,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 。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材料二: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 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顾前好,徽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之,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
(节选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注】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
【小题1】材料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非有生平之素A卒然B相遇C于草野之间D而命E以仆F妾之役G油然H而不怪者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间不能容发”与《屈原列传》中“怀王乃悉发国中兵”的“发”意义不同。
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意义不同。
C.“以侥幸于不死”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勇气闻名于诸侯”中的“以”用法相同。
D.“夷于九县”与《苏武列传》中“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中的“夷”意义相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采用酷刑来对付天下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不胜数。
B.张良狙击秦王的行动,是“不忍忿忿之心”的表现,这种荆轲、聂政式的刺杀行为,在当秦势方盛时无异于白白送死。
C.桥上老人是一位隐居君子,为考验张良,桥上老人授予张良兵书,暗中观察张良所表现出来的想法是否与圣贤相符合。
D.郑襄公面对兵临城下的楚王,既肉袒牵羊以示战败投降,又言辞谦卑反复表示惟命是从,事例证明忍辱负重能成大事。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2)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小题5】《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从不能“忍”开始,然后张良之“忍”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诗歌鉴赏中等:0.52025-04-02

诗(古诗词阅读), 理解分析古诗词内容, 分析古诗词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2次使用纠错收藏13951521
2025春·高二·湖北·月考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题。
归雁
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 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陆龟蒙:晚唐诗人,早年热衷于科举考试。举进士不第后,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②岳:南岳衡山,雁回峰为衡山之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把大雁比喻成人,大雁南来北往,路途遥远辛苦,非常渴望得到人们的慰劳。
B.颔联写大雁好像伤感于边塞大雪而叫声凄苦,因初次来到雁回峰,所以雁阵低飞。
C.“暗缴”“惊涛”写出了大雁在迁徙途中面临的种种危险,展现了它们的生存智慧。
D.尾联写世人不问大雁随太阳运行而飞的原因,却只知捡拾栏杆边如翡翠般的羽毛。
【小题2】同是写归雁,与王湾《次北固山下》相比较,两者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说明。
温馨提示:很抱歉,您的用户等级不够,不能继续查看。当前试卷仅限网校VIP用户使用 ,请联系网校专员或者拨打客服热线 400-0711-222”
试卷信息 知识点统计:18
题数:16 难度:中等
一、现代文阅读 题数 9 占比 56.25%
二、文言文阅读 题数 5 占比 31.25%
三、诗歌鉴赏 题数 2 占比 12.50%

系统检测到您的账户存在异常风险,
为了保证您的账号安全,请进行微信验证

鼠标点击打开试题篮不再提示



展开
0道题
  • 试题篮里空空的赶紧加入试题吧!
提示:office 2016 以上版本,请下载MathType,以保证公式显示完整

完善学科信息

试卷总体分析

  • 容易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 困难

容易

较易

中等

较难

困难

试卷题型统计

题型 数量 占比

试卷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