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 福建
- 2024-07-18
- 高二
- 期中
- 172次
- 14题
单选题中等:0.52025-02-15
引用:3次
2024届·广东·二模校考
以下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是( )
A.生物富集 B.年龄结构 C.协同进化 D.垂直结构
单选题中等:0.52024-07-18
引用:4次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育检测
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育检测
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移植流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的核
B.注入受体细胞的既可以是细胞核,也可以是细胞
C.可用物理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减数分裂过程
D.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很低,仍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B.注入受体细胞的既可以是细胞核,也可以是细胞
C.可用物理方法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减数分裂过程
D.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很低,仍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单选题中等:0.52024-05-27
引用:5次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草宁,可提高单个细胞中紫草宁的含量
B.选用香蕉茎尖进行微型繁殖,既能实现脱毒还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
C.单克隆抗体-药物偶联物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可定位杀伤肿瘤细胞
D.利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重构胚,有望增加濒危物种的存活数量
B.选用香蕉茎尖进行微型繁殖,既能实现脱毒还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
C.单克隆抗体-药物偶联物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可定位杀伤肿瘤细胞
D.利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重构胚,有望增加濒危物种的存活数量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天山山脉沿东西向横贯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从山脚到山顶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山脚到山顶出现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B.研究天山北麓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通过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
C.天山北麓各群落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B.研究天山北麓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通过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
C.天山北麓各群落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针对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发现水体增温4℃时,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均下降,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一样不可能倒置
B.水体增温导致呼吸速率变慢是能量传递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C.水体持续增温可能会导致水体中顶级消费者最先消失
D.水体持续增温会导致水体中O 2含量增加和CO 2含量下降
B.水体增温导致呼吸速率变慢是能量传递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C.水体持续增温可能会导致水体中顶级消费者最先消失
D.水体持续增温会导致水体中O 2含量增加和CO 2含量下降
单选题中等:0.52024-07-29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移植给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检测发现小鼠心肌电生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该实验中仅需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
B.与高度分化的细胞相比,iPSc的分化潜能较弱
C.选择病鼠自身细胞获得iPSc再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
D.此结果说明可将iPSc移植用于治疗人类缺血性心肌病
B.与高度分化的细胞相比,iPSc的分化潜能较弱
C.选择病鼠自身细胞获得iPSc再移植可避免免疫排斥
D.此结果说明可将iPSc移植用于治疗人类缺血性心肌病
单选题中等:0.52025-02-10
引用:5次
2024秋·高二·山东菏泽·月考校考
将某种单细胞菌分别等量接种到装有5mL和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甲、乙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甲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试管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形
B.甲试管中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
C.若接种量加倍,则甲、乙试管中的K值也会加倍
D.甲试管中种群数量为a时,乙试管中种群数量仍在增加
B.甲试管中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
C.若接种量加倍,则甲、乙试管中的K值也会加倍
D.甲试管中种群数量为a时,乙试管中种群数量仍在增加
单选题中等:0.52024-08-05
引用:7次
2024春·高二·河北石家庄·期末
绒茧蜂将卵产在粉蝶幼虫体内,产卵时会将自身携带的P病毒同时注入。P病毒抑制粉蝶幼虫的免疫反应,保证绒茧蜂幼虫的正常发育。绒茧蜂幼虫从粉蝶幼虫体内钻出并化蛹前,粉蝶幼虫持续摄食植物并促进被摄食的植物释放挥发性物质,挥发性物质会吸引姬蜂在绒茧蜂的蛹中产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粉蝶种群有利而对绒茧蜂不利
B.题干材料涉及的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和种间竞争
C.上述事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D.上述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题干材料涉及的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和种间竞争
C.上述事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D.上述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多选题中等:0.52024-11-14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互花米草原产于大西洋沿岸,引入我国后呈爆发式扩散。麋鹿是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存在野生种群稳定性低、保护区环境承载力低的问题。麋鹿喜食互花米草,科研人员通过研究互花米草防治与麋鹿保护耦合发展的潜在机制,以打破珍稀物种保护和入侵物种防控各自为战的局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互花米草呈爆发式扩散可能会降低当地物种丰富度
B.食物短缺导致麋鹿种群数量减少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麋鹿对互花米草的牧食行为可控制互花米草的增长
D.在研究耦合发展过程中应遵循自生、协调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B.食物短缺导致麋鹿种群数量减少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麋鹿对互花米草的牧食行为可控制互花米草的增长
D.在研究耦合发展过程中应遵循自生、协调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单选题容易:0.92024-07-18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海洋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三个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底部沉积物都储存了大量的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在海草、红树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B.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C.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的海洋生物只有生产者
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B.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C.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的海洋生物只有生产者
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某研究小组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某品种的酵母菌后,取等量菌液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分别置于转速为150r/min、200r/min、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要轻轻震荡试管几次,否则计数结果将偏小
B.一定时间内,随转速提高,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大,可能与培养液中溶解氧有关
C.转速为250r/min,培养8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营养物质减少、培养液pH改变有关
D.转速为150r/min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种内斗争的程度加大
B.一定时间内,随转速提高,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大,可能与培养液中溶解氧有关
C.转速为250r/min,培养8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营养物质减少、培养液pH改变有关
D.转速为150r/min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种内斗争的程度加大
单选题中等:0.52024-07-18
引用:3次
2024春·高二·福建泉州·期中联考
利用东方百合和云南大百合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部分结果如下表:
组别
|
PEG浓度(%)
|
处理条件
|
融合率(%)
|
1
|
25
|
黑暗27±3℃
15min
|
10
|
2
|
30
|
12
|
|
3
|
35
|
15
|
|
4
|
40
|
30
|
|
5
|
45
|
20
|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胰蛋白酶处理百合组织分离得到原生质体
B.获得原生质体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C.低浓度PEG促进原生质体融合,高浓度抑制融合
D.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直接经再分化发育成杂种百合
B.获得原生质体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C.低浓度PEG促进原生质体融合,高浓度抑制融合
D.融合后的原生质体直接经再分化发育成杂种百合
单选题中等:0.52024-07-26
引用:5次
2024春·高二·安徽黄山·期末
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某地开展了退耕还湖工程。某个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
3kJ)
营养级
|
植物
|
植食性动物
|
肉食性动物
|
同化量
|
500
|
Y
|
Z
|
呼吸作用消耗
|
132
|
26.5
|
3.8
|
未被利用
|
292
|
34.3
|
3.1
|
其他部分
|
X
|
2.2
|
0.1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的营养结构
B.候鸟的迁入和迁出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演替
C.通过该表无法计算肉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表中的X的具体数值是6,由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4%
B.候鸟的迁入和迁出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这属于群落演替
C.通过该表无法计算肉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表中的X的具体数值是6,由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4%
温馨提示:很抱歉,您的用户等级不够,不能继续查看。当前试卷仅限网校VIP用户使用 ,请联系网校专员或者拨打客服热线 400-071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