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网首页 400-0711-222 帮助中心 校长控制台
位置: 首页 试卷预览

古代诗歌鉴赏——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 全国
  • 2024-07-01
  • 高三
  • 古代诗歌鉴赏
  • 1,206次
  • 8题
2024年安徽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小题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2024年西藏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小题2】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秋·高二·山东泰安·期末校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 为谁雄?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①④天宝三载( 744 )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 745 )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排行第二,故称。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鸷鸟飞扬,大鱼跋扈。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用到了“蓬”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与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
B.杜诗第二句,表面是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慨叹之情。
C.杜诗三、四句中,前一句中的“空”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一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是对李白的委婉批评、苦心规劝。
D.李诗第四句中一个“重”字既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志趣,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小题2】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 未遍平沙。 约回残影射 明霞。水光 遥泛坐 ,烟柳卧 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 插去年 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很抱歉,您的用户等级不够,不能继续查看。当前试卷仅限网校VIP用户使用 ,请联系网校专员或者拨打客服热线 400-0711-222”
试卷信息 知识点统计:5
题数:8 难度:中等
一、诗歌鉴赏 题数 8 占比 100.00%

系统检测到您的账户存在异常风险,
为了保证您的账号安全,请进行微信验证

鼠标点击打开试题篮不再提示



展开
0道题
  • 试题篮里空空的赶紧加入试题吧!
提示:office 2016 以上版本,请下载MathType,以保证公式显示完整

完善学科信息

试卷总体分析

  • 容易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 困难

容易

较易

中等

较难

困难

试卷题型统计

题型 数量 占比

试卷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